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出发,沿着锡阿公路向北76公里,转过山坳,一座现代化石油城呈现眼前,这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生产建设主战场。这里每年最低气温为-42.4℃,最高气温达42℃,霜冻期长达7个月,生产区域分布在3个地区所辖的9个旗县,区域覆盖10万平方公里,涉及输油管线611公里。在这样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下,40年来,二连石油人用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累计生产石油逾2900万吨,上缴国家和地方各类税费超百亿元,书写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狗皮帽子敢死队”“年产百万吨”的感人故事。
1981年9月,位于二连盆地东部阿尔善构造带的阿2井,经试油获得日产27.1吨的工业油流,结束了内蒙古没有石油工业的历史。阿2井作为二连盆地第一口工业油井,被后人称为二连油田的“功勋井”。1984年1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二连油田勘探开发公司成立,二连石油人带着一代人的期许,开启了北疆草原石油会战的伟大征程。
随着二连油田的蓬勃发展,维护当地治安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198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二连油田公安处,这就是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阿尔善分局的前身。自成立以来,阿尔善公安分局始终把“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油田企业发展到哪里,公安保卫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业务工作,拓展公安工作职能,保障油田辖区的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在维护油田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障生产建设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二连油田生产建设初期,辖区流动人口多,治安案(事)件多发。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第一代油田公安根据辖区实际,积极履行“保平安、护稳定”职能,在盟公安局的领导下,先后破获了“10.8”杀人碎尸案、“11.15”杀人焚尸案、盗窃保险柜案以及“11.3”持刀抢劫案,为辖区持续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90年代末,油田企业逐步正规化,社会治安形势趋于稳定,打孔盗油案件成为这一时期的打击防范重点。2003年破获“1.25”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为油田挽回了上千万的经济损失。
“18年前的那起案子破了,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2010年3月1日,一个来自阿尔善公安分局刑侦民警的电话,打给了远在河北省任丘市的王大妈。这通电话让耄耋之年的王大妈激动不已。2010年2月21日,在盟公安局技术部门的支援下,阿尔善公安分局派出的抓捕组将潜逃18年的命案逃犯陶某抓获,实现了阿尔善公安分局命案积案全破,再无历史命案积案和欠账,且连续13年无现发命案的骄人战绩。
“那时候刚入警,工作条件艰苦,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孔盗油案件多发,晚上我们一群年轻民警就会穿着皮袄蹲坑盯守。”回忆起40年前的峥嵘岁月,老民警们满是感慨。阿尔善公安分局先后破获打孔盗油案、能源及物资被盗案、私自盗采原油案、涉企诈骗案等各类涉油违法犯罪案件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
随着输油管线技防措施的不断改进以及警企联动安全保护工作机制的运行,警企双方不断提高内外互动和防范打击力度,建立了“红袖标”“综治队”“警企联席会”等警企联动和巡护工作机制,通过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2008年至今,二连油田再未发生打孔盗油案(事)件。
进入新时代,阿尔善公安分局更是把守护油田、维护稳定、打击犯罪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矛盾处置工作机制,被誉为油气田生产开发矛盾纠纷化解“点睛式服务”,2016至2018三年间,分局共调处涉油类案(事)件百余起,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无人机巡线”解放警力、提高效率,“互联网+警务”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警务办理流程,“合成作战室”将警务平台深度融合,展现出警情处置集约化、可视化、便捷化的新时代科技动力。
“全国先进单位”“自治区综合治理先进责任区”“锡林郭勒盟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彰显出阿尔善公安分局全体民警辅警忠诚履职的风采。
阿尔善公安分局将始终坚持“安企、扶企、助企,务实、廉洁、创新”的理念,着眼油区管理,锚定改革攻坚,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推进,努力实现“让党放心、让油田平安、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