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搜索
搜本站 搜索
首页 > 警务资讯 > 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内蒙古公安厅召开全区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4-04-1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4月12日,内蒙古公安厅召开全区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通报全区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副总队长梁治中、新型违法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赵利华、副支队长巍巍、三级警长刘丽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2023年以来,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始终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推进打防管治建宣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实现了警情数、发案数、损失数持续下降,取得了打击境外涉诈犯罪新突破。2023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364起,打处涉诈人员16297名。共封堵涉诈域名464.7万条,拦截涉诈电话51.1万次、涉诈短信6000余万条。累计产出预警线索1133万条,成功劝阻1100余万人次。通过强力打击、精准防控,实现发案、群众受损分别同比下降3.6%、28.7%,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近年来最大突破、最好成效。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区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势头,进一步巩固2023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果,不断开创反诈工作新局面,自治区公安厅于2024年3月1日至31日在全区部署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利剑4号”集中攻坚行动。行动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厅党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行动总体目标,以“一个全面清零、五个同比提升”为主攻点(即窝点线索全面清零,破获电诈案件数、抓获涉诈违法犯罪嫌疑人数、打处“两卡”人员数、起诉涉诈犯罪嫌疑人数、全国集群发起数同比上升),重拳出击,迅速掀起一轮严打攻势。行动期间,全区共抓获涉诈违法犯罪嫌疑人3462名,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811名,移送起诉涉诈犯罪嫌疑人1779名,超预期完成刑事打击、移送起诉的目标任务。线索清零方面,全区共核查办结各类线索1253条,线索办结率98%。大案攻坚方面,对全区第一季度发案的34起个案损失50万元以上电诈案件全力攻坚,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62名。集群战役方面,行动期间,全区共发起全国集群战役6起,对涉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645名涉诈犯罪嫌疑人展开集中抓捕。“利剑4号”集中攻坚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收官。

今年,全区公安机关将持续以“五个一流”为引领,以“四专两合力”为总思路,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总方向,以出境打击涉诈人员为牵引,落实好“两手抓”要求,强化专业技术建设,整合大数据资源手段,固强项、保底线、补短板,力争做到“一保持两提升四固化”,实现打击质效稳步提升、发案损失稳步下降、绩效成果稳中有进的三稳目标,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不断提升打击治理力度,坚决打好反诈斗争“持久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反诈力量。

记者:我区多发、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点?

赵利华:刷单返利类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网站、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完成点赞、关注等做任务,首笔刷单返现,诱使受害人追加刷单资金进行诈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或者将受害人拉入所谓的“投资”群,骗取受害人信任,最终投入平台资金无法提现、网站无法登录,或者将受害人踢出群聊并拉黑。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冒充电商或快递物流企业客服,以“退换货”“返利”“理赔退款”“重新激活店铺”为由,诱使受害人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者可以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在交易后以需要缴纳定金、关税、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进行诈骗。
虚假网络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虚假广告,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进行诈骗。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猛上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犯罪窝点藏匿于境外,诈骗手法千变万化,诈骗手段逐步趋向网络化、专业化、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加速向网络蔓延,请简要介绍一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及特点,我区公安机关具体采取了哪些打击措施?

巍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由来已久,经过各地公安机关强力打击,得到了一定遏制,但2023年以来出现了反弹趋势。民资诈骗犯罪是犯罪分子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假借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编造所谓民族大业、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军民融合、慈善帮扶等各种“民族资产解冻”类虚假项目,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以小投入就能获得大回报为诱饵实施犯罪。目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和手法电诈化、危害扩大化、整治复杂化等新特点,幕后金主和团伙窝点藏匿境外,通联组织和资金转移隐匿网络,危害严重,对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依法严厉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我区公安机关自2024年3月起至12月底开展打击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并采取相关措施: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从快从严,发现一批线索、侦办一批案件、摧毁一批诈骗窝点,从源头上压减发案。二是强化案件侦办。查清犯罪团伙组织架构和幕后金主、组织者等骨干人员,依法打击涉诈APP开发制作、运维推广和洗钱套现等关联犯罪。三是强化线索核查。加强信息共享和风险研判,依法开展打击管控工作。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注重宣传的常态化、震慑性和针对性,针对易受骗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分布在偏远地区的情况,分析其获取诈骗信息、参与诈骗活动的渠道,改进宣传方式,提升群众防范此类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警方提示: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让你交钱的,均是诈骗;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凡是鼓动、宣传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组建相关微信群、QQ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组织开会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记者:近期,在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中出现了“百万保障”新型诈骗,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百万保障”诈骗?


刘丽:“百万保障”是指微信支付账户、支付宝账户因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的安全保障。
近期却被犯罪分子利用,百万保障变成了百万陷阱,骗子谎称用户的百万保障快到期,如不取消,每月将自动扣除费用,通过会议软件或屏幕共享软件,诱骗受害人配合其操作进行转账。警方提示,微信“百万保障”完全免费,不存在到期续保,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的百万保障设置的,就是诈骗。
另外,针对变化多端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希望广大群众提升防范意识,一是克服“贪利”思想。应对陌生电话、短信、邮件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高额回报、中奖等信息,不出租、出售“两卡”,避免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二是做好“保密”工作。不轻易注册、登录陌生APP,并录入个人和家人的身份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银行卡、手机卡等重要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与陌生人共享手机。三是拨打“96110”求助。如遇到电信网络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报警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信息来源:宣传处  
主办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
蒙ICP备05003255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854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9
联系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哲里木路15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联系电话:0471-515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