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实做细各项措施,急企业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在9个户籍派出所开展“户籍业务跨所通办”业务,同时进驻属地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切实营造一个让企业看得见、信得过的良好营商环境。
做“加法”,让企业和群众顺心
加强户籍电子档案建设。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升级改造户籍系统,实现户籍档案电子化,增加网上电子审批材料传递核验功能,实现了户籍材料流转便捷化及审批材料可视化,有效解决了纸质户籍材料难保存和群众查阅难的弊端。
添加缴纳办理身份证工本费的电子支付功能。全市公安机关受理居民身份证制作,均启用电子支付系统和电子票据系统,群众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APP支付工本费,电子票据系统直接为群众开具相关凭证。
增开办证“绿色通道”。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把让群众“一次上门是底线”作为身份证、居住证受理工作的刚性要求。民警对手续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办理,实现群众当天申报、当天受理的工作目标。通过“绿色通道”,2021年已经为8231名群众办理了居住证件。
做“减法”,让企业和群众省心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按照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群众跑腿次数“五减”要求,推行户籍办理“一揽子”举措,将材料审核、证照审批、现场照相、准迁证打印等多重手续进行整合简化,削减办事环节;取消旅店业、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有效期限制,不再进行年度核验;转变行业场所备案方式,由相关市场主体到公安机关备案变为民警主动上门提供备案服务,由“多次跑”减少到“不用跑”。
做“乘法”,让企业和群众放心
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焦“五宜”城市建设目标,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户口办理流程,大力推进户籍业务“跨省通办”和户籍高频业务互联网端办理,为引进人才、促进人员流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深化公安政务改革。围绕构建“网上办事为主、自助办事为辅、窗口办事兜底”的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迭代升级,推行实施“不见面审批”,推动实现除特殊规定外事项100%网上办、80%“全程网办”;加速推进“一窗通办”和派出所“一站式”服务。
优化服务模式。落实首接负责制,坚持节假日公安服务“不打烊”,周六、长假首日全天上班,推行延时服务、预约办理、异地代办等服务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点问题。
做“除法”,让企业和群众安心
完善单位和社区集体户制度。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焦为企业用工落户和职工居留暂住登记提供便利条件,设立多个社区集体户和人才集体户,为在本市居住生活的各类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为人才落户拆除“门槛”。
实行户口办理承诺制。在户籍派出所和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开设“办不成事”受理窗口,以最优的窗口服务、最严谨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急难愁盼”问题,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开通容缺办理业务。所有能办理户籍业务的派出所为群众免费提供《户口簿》《准予迁入证明》《迁移证》等证明类打印,并提供身份证挂失、证件邮递服务,为群众清除办事障碍。
2021年,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284人,处理双重户口746条,变更更正民族90人,更正年龄92人;办理退役军人及家属落户2185人;设立退役军人集体户6户,集体户登记退役军人799人。